2025-03-25 22:16:00
在全球能源变革
与新一轮科技革命
迅猛发展的浪潮下
科技创新
已成为企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球友会体育(China)官方网站集团
深刻洞悉时代趋势
始终将科技创新
置于战略发展的核心地位
坚定不移地
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为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也为地区清洁能源产业创新
贡献着重要力量
科创力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球友会体育(China)官方网站集团在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斐然,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更成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在项目建设方面,集团建成了全球首个超高海拔构网型光储电站以及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立构网型储能电站。项目采用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具有强绝缘、强温控、强防护水平的特性,能够实现高海拔、高严寒条件下电器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其灵活可控、快速响应、稳定可靠的特性对于支撑薄弱电网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应用成果彰显了集团在新能源技术应用上的领先地位,为高海拔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阿里改则30MW(配储能)光伏项目。
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上,集团参与3个行业标准制定和3个团体标准制定,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明专利10项,进一步巩固了集团的技术优势,为集团的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集团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行业内获得了高度认可。与华为等单位合作开发的“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多场景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经院士专家组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个项目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能源安全新战略案例集,多个项目荣获“光能杯”“亚洲电力奖”等行业大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集团对科技创新不懈追求的体现,也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光能杯”荣誉证书。

“亚洲电力奖”荣誉证书。
平台建设,汇聚高精尖合力
西藏自治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智慧能源西藏联合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是集团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西藏自治区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4年1月正式获批,该中心整合了集团内外的优势科研资源,汇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致力于开展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该中心的建设,集团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集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智慧能源西藏联合创新中心由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共建,于2024年9月完成挂牌。该中心依托华为在数字化技术和能源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丰富经验,聚焦于智慧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双方的合作,中心在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集团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智慧能源西藏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24年10月完成设站申报工作。该工作站的建设,可为集团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平台,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工作站将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为集团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科研攻关,持续高强度投入
集团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持续保持高强度,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7313万元,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5%以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科研经费上,集团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用于支持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展。在人才培养上,集团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才。在设备购置上,集团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为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24年,集团立项10项科研项目,涵盖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其中,“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多场景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多场景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鉴定会
集团工程技术部科技创新办主任王海云回忆道“‘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多场景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过程中,球友会体育(China)官方网站科研团队面临着4600米海拔极寒、低温环境、弱电网等诸多构网型储能并网测试挑战。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题,球友会体育(China)官方网站深入研究阿里噶尔县、改则县的气候特点和电网运行规律,通过前期调研、2次35KV人工短路试验、构网型储能充放电等实验和仿真模拟分析,创新地提出了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技术方案。在储能系统的设计上,采用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技术,智能组串式双极变换架构,提高了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控制策略上,研发了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了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效协同运行。该技术经过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试验,完成了构网型储能系统设备级、单站级、多场站级别以及35KV、110KV人工短路在内的全面功能和性能测试,实测性能满足工程要求。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征程上,集团将坚定不移地朝着科技型、技术型、数智型企业的发展方向迈进。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8%以上,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科研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方面,集团将聚焦于新能源技术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以及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在数智化转型方面,集团将推进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从而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文稿:边巴次仁 / 编辑:周田 / 责编:张斌 / 审核:刘欢